光復新村文化景觀雙月刊

knfuture 車未來-102年度霧峰區域型文化資產整合計畫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IMG_74212

本所創立於民國前十七年,原稱「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改稱「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直隸行政長官公署。三十八年改隸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八十八年七月一日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灣土壤陳列館

_IGP0204
台灣的土壤類別極具多樣性,在全世界土壤分類總的12大類裡,具有除了永凍土之外的11種類別,是研究台灣土壤難得的知識寶庫。土壤是一門複雜而又冷門的科學,卻與社會大眾的食衣住行息息相關。設置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的土壤陳列館,其地下層作為全國農地土壤樣本儲藏,一樓有視聽教室、土壤剖面製作室、以及黏土礦物研究分析室,二樓為展覽館,三樓為土壤研究室以及土壤物理性分析室,四樓為土壤化學性分析室;精密溫室為作物根部展示以及實體栽培展出。

地址:台中縣霧峰鄉萬豐村中正路189號

電話:04-2330-2301轉403

成果展示館

_IGP0112

農業試驗所原稱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創立於1895年設於台北市公館,1949年改隸台灣省政府農林廳,1999年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創立至今已經百年,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農業研究單位。該所於1977年因用地不足故遷移台中市霧峰區現址。佔地145公頃,其中建築面積17公頃,農場面積128公頃,灌溉排水設施完善,為全國首善之農業試驗研究環境。本成果展示館展示百年以來台灣農業試驗所累積的農業研究成果,種類繁多,見證台灣百年農業技術的演進,來此一遊可以了解台灣農業發展史,值得一窺究竟。

地址:台中縣霧峰鄉萬豐村中正路189號

電話:04-2330-2301

開放時間:如需參觀請先電話接洽預約

http://www.tari.gov.tw/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921地震教育園區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IMG_659112

地震教育園區位於霧峰區的南緣車籠埔斷層帶上,前身為光復國中小學,於2004年9月21日起對外開放參觀,成為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個教育展館,並於2007年全數完工。目前館內提供的展館分別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九二一影像館」、「地震工程教育館」、「防災教育館」與「重建教育館」。

921大地震時車籠埔斷層切穿光復國中的操場,從操場向校區內延伸通過教室大樓,造成北側的大樓倒塌。位在斷層上盤的教室受到地面瞬間上抬的作用,造成一至三樓教室傾毀;位於下盤的教室,則受到震波的作用,樑柱受到破壞,幸未完全倒塌。而學校的操場也因斷層影響,一側抬高了約1.5公尺,造成地景上的落差。九二一地震後,經專家學者評斷光復國中小學受車籠埔斷層抬升影響所產生之地景,具有紀念與教育之意義,因此將毀壞教室與操場斷層剖面作完整的保存。並蒐集相關921大地震之相關史料,以作為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

聯絡電話:04-23390906

地址: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46號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 9:00 至下午 5:00。

http://www.921emt.edu.tw/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自然地景-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黃昏的~1(圖文/引用維基百科/九九峰資料)

九九峰自然保育區

九九峰,亦稱九十九尖峰,是臺灣中部地區擁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觀的地區,諸峰獨立,鮮有稜脈相連,九九峰全境最高峰為海拔779.4公尺(921地震前高度777.5公尺),與三義火炎山、六龜十八羅漢山並稱為「台灣三大火炎山地形」。九九峰地質涵有赭土,赭土本身具有鐵、鋁等氧化物成份,在晨間、黃昏之時,遠觀九九峰,宛如火紅般的山色在燃燒,故得火燄山,亦寫作火炎山

九九峰於921地震之後,植被隨之土石崩落,使山頭失去植被而裸露土壤。由國道6號沿烏溪向東橫越九九峰南側,規劃草屯服務區可供旅客觀賞九九峰。九九峰對於草屯是別具意義的指標,因此簡金間對九九峰比喻:「尖峰宛如筆架,能鍾聚靈氣,培才毓秀。」取「炎峰毓秀」命名炎峰國小,是象徵草屯第一名景。

經歷921地震後,農委會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9條細則第72條規定,以地震造成崩坍、斷崖等特殊地景為保育對象,因此由林務局於1999年10月提出九九峰嚴重崩坍區域劃為自然保留區,同年12月完成規劃報告書,將一千兩百公頃所屬嚴重崩坍地且人類不易到達之區劃設,供學術研究與戶外教學之用,翌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設立後,已明確地將九九峰範圍納定,位於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及臺中市霧峰區、太平區,面積達1198.4466公頃,屬於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自然地景」,由農委會林務局埔里事業處第8~13與15~20林班管轄。

如何前往:可由霧峰桐林社區通往國姓九九峰山區。另也可經由草屯到達國姓九九峰山區。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霧峰舊教育廳

歷史建築-霧峰舊教育廳

P1120592

舊教育廳是省府疏遷路徑上的第一棟省府廳舍建築,坐落在霧峰區公所旁,在台灣省省府從台北遷出,而在南投的中興新村尚未完工之際,這裡曾經一度作為「省府大樓」,後來則是省府教育廳與衛生處合署辦公,直到衛生處遷往中興才歸教育廳使用。

其主要的歷史意義包含:

1.  這座建物為臺灣省政府疏遷時期所興建之省府廳舍建築,為省政府疏遷的第一棟,甚具代表性。

2.  本建物為省政府第一代廳舍「教室型建築」之代表作品,其建築型式反映台灣戰後第一波現代建築之風格,也反映出防空疏散與省府遷治之思維。

位於中興新村之同時期作品,多數歷經改建或於921地震後倒塌故已所賸不多,相當具備稀有性。

3.  我國重要教育政策之制定與推動之歷史場域。

※現為霧峰長青學苑,相關空間再利用仍規劃中。

413台中市霧峰區大同路20號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

市定古蹟
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

IMG_75031

臺灣省議會成立於民國40年,最初為臨時省議會,民國48年稱作臺灣省議會,民國87年精省後改設臺灣省諮議會至今,數十年來全台重要議事都在此運作,為臺灣民主政治演進的最佳見證。成立紀念園區的目的,是讓民眾瞭解臺灣民主發展的軌跡,包括仿美國國會山莊圓形屋頂的議事大樓、紀念已故黃議長朝琴而命名的朝琴館、提供議員開會下榻的議員會館等三座建築。

創建:
1.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民國46年3月
2.朝琴館:民國52年4月
3.議員會館:民國46年4月
竣工:
1.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民國47年
2.朝琴館:民國54年
3.議員會館:民國47年

46.3.3.議事大樓由黃朝琴議長主持奠基
46.4.15議員會館招商包建
52.4.12朝琴館舉行奠基典禮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IMG_75271

自從 1998年12月精省後,見證台灣民主發展的「台灣省議會」走入歷史,並另設立「台灣省諮議會」。在這片諾大的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在2007年也設立了立法院中部辦公室及議政博物館。

議政博物館的設立彰顯了中華民國邁向民主路途的珍貴照片與重要史料。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4號

電話:04-22172967

開放時間:每週一至週五9:00-17:00,例假日祇限機關、團體,須採預約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不開放)

網址:http://aam.ly.gov.tw/

台灣省議會會史館

台灣省諮議會所設置的台灣省議會會史館,是2011年才對外開放,位置在台灣省議會朝琴館一樓,展示的內容主題為呈現台灣地方自治歷史脈絡及傳承地方自治發展經驗的歷史,介紹台灣人民從日治時代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萌芽的爭取民主的歷史過程,近一步展示台灣省諮議會的前身由台灣省參議會到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再成為台灣省議會的歷史沿革,並對台灣民主議會政治的發展過程與相關文獻及人物進行專題研究與典藏,是保存台灣民主政治發展文化資產的重要場所,

在展示會場內可以聽見早期台灣省議會的重要的議事錄音迴盪其間,配合歷史照片與文獻的展示,充滿當時議會殿堂上的氛圍,對於想要研究台灣議會政治與的地方自治史的人士來說,是絕對值得前往一探究竟的寶庫。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但接受預約參觀請於上班時間電洽本會公關科)

門票: 免費參觀

聯絡電話: 04-23311412

地址: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4號朝琴館1樓

網址: http://www.tpa.gov.tw/big5/default.asp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霧峰林家

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宅園

339b96c3-9776-4a0b-95d0-f7d8ff14b43e_500#500

霧峰林家位於阿罩霧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群,包括下厝、頂厝以及萊園三大部份。

下厝建築群由草厝、宮保第、大花廳、二房厝以及廿八間所組成,建於同治年間,最北側草厝為三合院建築,現大部份已改建。

宮保第為面寬十一開間的五落大厝,前三落兼官衙使用,主屋採穿斗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燕尾處理,第四進與第五進間採特殊廊院及穿心亭作法,昔已倒塌或遭誤拆。

大花廳為公共使用的宴會廳,面寬五開間,大木結構瞥現出閩浙建築風格,戲臺雕花作工精緻,拜亭屋頂架構利用彎椽構成的菱角軒作法相當具有特色。

二厝房亦為五落大厝,純住宅使用的空間。

廿八間則為林文察時代鄉勇的駐紮地,目前僅存舊址一間。

頂厝建築群建於光緒年間,蓉鏡齋為紅屋瓦土埆磚造三合院,前有仿孔廟之制所掘之泮池,景薰樓為五開間三院落建築,其中第三進採背側土埆壁、正面出步起的雙層隔樓作法,並有垂花門銜接穿心廊之獨立廊院,最具建築特色。新厝及頤圃則為日據後建築。萊園為一依山傍水,無自然界線的山水園林,園林中建築受西風影響,有中西合壁的風格,其中祖墳區之洗石子作工細緻,為當時期重要作品整體而言,霧峰林家均為座東朝西的建築,因此正身前均設有拜庭、水泥作瓜棚或葡萄坪以遮陽。在整體配置上,建築群與環境相當融合,而風格上由於興建至完成時間較長,顯現福州匠師與漳州匠師手法上的差異,後期甚至融合中、西、和三式風格,語彙豐富。

霧峰林家(下厝)目前仍未對外開放,但可至萊園參觀,可先電洽明台高中預約導覽。

明台高中:04-23393071-223

明台高中:http://www.mths.tc.edu.tw/LaiYung.html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如何到霧峰

如何到霧峰

搭公車

可從台中火車站搭乘台中客運100號、統聯客運50號,即可到達霧峰。

搭乘100號可於於霧峰站下車,鄰近霧峰林宅、霧峰民主老街、霧峰省教育廳舊址、國立台灣音樂文化園區、省議會紀念園區、光復新村、亞洲大學

搭乘50號最終站至省議會。

搭乘151號由台中市政府發車

沿途經過市警局、新光三越、朝陽橋、朝馬、高鐵台中站、(行經國道三號)直達省議會、霧峰、霧峰國小、教育廳、霧峰郵局、霧峰、霧峰農工、草湖、財政部印刷廠、青年高中、中興仁化路口、國光中興路口、大里運動公園、兒童藝術館,車程從台中朝馬到霧峰約35分鐘。

自行開車

從台中,可走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霧峰交流道。(左轉往省議會、霧峰林宅,右轉則往光復新村、亞洲大學、霧峰農會酒莊)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台灣音樂文化園區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灣音樂文化園區

3025_850x0

歡迎來到音樂文化園區!這裡也是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家。

在這座全台灣唯一的音樂文化園區中,除了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演奏廳之外,我們還成立了「樂器展示區」,您可以實際看到交響樂團所使用到的樂器,也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和影音設備,認識樂器的演奏方式及相關知識。

樂器展示區樓上的「影音文化廣場」則提供豐富的資料庫,可做為查詢與欣賞音樂的輔助。

此外,「優質工作室」提供來訪音樂家、藝術家們一個完善的空間,從事創作及排練準備等等的活動;而「研習中心」則扮演了促進音樂教學和欣賞、體驗連成一環的重要角色。園區整體空間兼具學習、欣賞、演奏與體驗並進的功能,歡迎您呼朋伴友來這裡輕鬆進入古典音樂。

影音館開放時間:8:00─22:00。

2樓圖書室開放時間:上班日09:00-17:00。

本團人員例假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30人以上),請於10天前辦妥預約。預約專線:04-23391141轉分機653張筱雲小姐

413台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之2號

http://www.ntso.gov.tw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安藤忠雄亞大藝術館

安藤忠雄-亞大藝術館
ando
亞大藝術館分三層樓、共一○三○坪。安藤在本案中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層,再錯落堆疊成不規則的無數個三角形的展開。
藉由平面分割而成的立體戶外平台,之後將變身為露天咖啡座、雕刻台、展望台等機能。而基地就緊鄰著921地震園區這個強震威脅地帶的環境條件讓安藤顛覆一般直立式的柱子,而以「斜」的V型柱來作為整體空間的主要結構,除了能夠同時應付水平與垂直兩向度的受力之外,以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玻璃窗也都呈現三角形而讓設計的主意象得以延續而V形鋼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則形成了如巨大的Shelter而得以塑造出入口的意象與面臨廣場前的休憩場所等公共性領域。
安藤館整體造形洗鍊而銳利,位於亞大入口廣場旁而與既存的校舍產生了一種古典與前衛對峙的空間狀態。V型柱除了延續正三角形的主題,更讓安藤館的立面有足夠的穿透性而得以和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空間序列得以連續的自然地景。亞洲大學的校園從這裡看,竟然也變成了安藤館展示框架中之Collection的一部份。這時我才意識到,安藤館除了作為藝術性的物件佇立在這個基地上之外,更可貴的或許在於它也成了一個得以讓人們重新看到校園、與環境共處、與自然交往的一個絕佳的媒介。
安藤忠雄曾經在其重要著作「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一書中提到:「在工地現場這個即將完成之前的中途狀態,是建築能夠擁有最美容顏的一刻」從2011年1月24日開始施工的安藤藝術館,即將在不遠未來的2011年9月完工了。因著它,而讓身為旅人客居在此的這段不算短的日子裡得以親眼看見建築邁向完工過程中、由淚水與汗水交織而成的、作為建築歷程中最美的每一刻。逐漸邁向建築竣工的終點之際,似乎也到了不得與安藤藝術館的建築青春期做出告別的時候。
我相信這個嘔心瀝血的建築鉅作,必將一舉扭轉霧峰一直以來作為城市邊緣地帶的角色,而成為台灣當代前衛建築聖地的重要原點。但願霧峰這個有著深厚人文地理歷史的所在,能夠永遠保持著對於建築烏托邦的追尋,持續未完成的文藝復興。
以上節錄自「台灣近現代建築烏托邦的傳承之地—霧峰散記」,《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座城市》,謝宗哲等著,究竟出版,2012。


發表留言

霧峰文化資產導覽地圖景點介紹-阿罩霧圳

阿罩霧圳

17第一水門

阿罩霧圳流經坑口里及光復新村西北側。由於坑口為烏溪支流乾溪之小型沖積扇地區,地勢較高,導致灌溉不易,土地比較貧脊,種植作物必須依賴雨水澆灌。

因此,日治時期林獻堂以此處地脊民貧為由,設立「坑口農事自治村」,圖謀租佃關係與農作方式之改善。後來在省府疏遷之際,也考量不以良田為興建基地,選擇疏遷地點原則之一,即:必須是旱田,最好是山坡地,避免使用良田。

阿罩霧圳為霧峰重要的灌溉設施,舊稱萬斗六圳,位於霧峰鄉烏溪北岸。乾隆中葉開鑿,取水於霧峰鄉烏溪北岸象鼻坑之烏溪水源及萬斗六坑之山溪水,灌溉萬豐、六股地區,灌溉面積約1000餘甲。主要灌溉今霧峰鄉烏溪沿岸萬斗六、客家庄、吳家庄地區之土地。嘉慶、道光年間,草屯洪姓將原來之萬斗六圳擴築延長達六股地區。

道光18 年(1838),林定邦(林開泰)進入霧峰地區拓墾發展,開鑿阿罩霧圳(今霧峰圳之部分),在六股及坑口附近,引草湖溪支流乾溪之水灌溉。清末,霧峰林家將萬斗六圳、阿罩霧圳和其他之私設之番仔圳、下埤、新厝埤、茄苳埤、中埤、下新埤、吳厝埤圳及王厝圳等私設埤圳連結成一灌溉系統。日治時期被合併成阿罩霧公共埤圳組合。霧峰鄉、烏日鄉烏溪北岸農田灌溉圳路因地區特性除阿罩霧一圳外,尚分有第二、三、四圳。目前,仍為霧峰重要灌溉之水圳。

位置:烏溪橋旁,從霧峰往草屯方向,烏溪橋前左轉。